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上海台胞:我们要留下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022-04-25 13:28:03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4月以来,上海面临抗疫最艰难的时刻。作为上海2500万市民中的一员,在沪生活的台胞积极作为,在配合居家隔离、接受核酸筛查的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或挺身而出,走出家门,主动承担社区志愿者工作;或居家隔离期间不忘拿起手机,记录自己这段特殊时间对大陆的真实看见。“台湾是我们的家,上海也是我们的家,和上海一起努力,蓬勃常态的上海会早日回来!”成为他们的共同心声。本期我们走近几位在沪台胞代表,记录他们的在沪“抗疫记”。

台胞邱庆龄:

特殊时间对大陆的“新看见”

过去半个月,因上海疫情宅家的日子,台胞邱庆龄的生活有序、淡定、还不失充实,“每天都很忙。因为我想,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让这段非常态的日子过得有意义些。”

参加了好几场台湾商品直播带货,化身社区志愿者,也通过手机短视频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分享给岛内外的朋友……同时,半个月间社区青年志愿者、在沪的邻里亲朋的朋友圈也成为他新视角感知大陆的重要窗口,也是从这些立体多元的窗口中让他坚定了继续在上海打拼的决心,“上海这座城给予我太多,所以在她遇到麻烦的时候,我要留下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上海是我的“家”,此时理应为这座城市贡献点什么

“您可以等我一下吗,我马上要去小区分发物资。”4月15日,接到记者的电话,邱庆龄回复说。

邱庆龄是一位新媒体创业者,来大陆发展已有10年,4年前,因为看好上海的行业发展空间,从福州转而来到上海。3月末上海新冠疫情暴发后不久,邱庆龄居住的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小区也实行了封控。

疫情最严峻时刻,在本地居民还害怕时,邱庆龄选择自告奋勇做社区志愿者。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在邱庆龄内心,上海和台湾都是自己的“家”,“未来我还要在上海发展,所以希望它快点好起来,此时我应当留下来,用自己的小小力量,为这座城市贡献点什么。”他说。

翻看邱庆龄的微信视频号,里面有很多这些天他着一身“大白”,在小区做志愿工作的视频记录和工作结束后的感怀。

“我想这时大家的心愿是一致的,希望一起共渡难关,让这座城市尽快恢复往日的活力。”在邱庆龄看来,此时一些居民因家有老人和病人要照顾,居家隔离多日产生一些生活不便的负面情绪可以理解,相对他们,自己单人一身在上海,没有什么负担,更应该站出来,去为这座城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邱庆龄介绍,这次参加上海疫情中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并不是他在大陆首次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两年前新冠病毒首次侵袭大陆时,他就第一时间与大陆同胞参与了抗疫工作。

“我记得很清楚,2020年过年期间,武汉发现了新冠疫情。当时我回台湾才几天,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底有一个声音:现在你应该回大陆,回到福州。我爸当时还挺不理解,才回家几天,怎么就要走?当时我和我爸说,台湾是我的家,福州也是我的家,这次我也和我爸说我应该和上海共患难。”2020年大年初二,从台湾采购了一批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邱庆龄和太太回到了福州,把采购的防疫物资捐给了社区工作者。

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什么样,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样子,邱庆龄一直用自己的质朴行动,在践行这句话。“人要怀抱感恩的心,才可以感受世界带给你的光芒。”这是邱庆龄微信头像签名里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疫情增加了我的生活韧性,对继续留在上海发展,我也从没摇摆”

特殊时期参与上海社区志愿工作的经历,也让邱庆龄对大陆新一代年轻人有更多走近和观察的机会。

“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能感觉到,他们出来服务是自觉自愿的。”看着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庞,从心底流淌而出的热情,让邱庆龄不由回想这个年纪的自己。

“我在他们这个年龄,当时台湾也正在应对SARS病毒,我当时还在屏东乡下念书,当时也是居家学习,为防范病毒传染,父母告诉我,你就安心在家待着好好学习,不要出门。”当下再看着上海这些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当年的自己同龄们”,让他颇为感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大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不是说政府让民众出来,他们才出来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亲历者我看到这一幕,很感动,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团结和互助的最好表现。”

特殊时间的“新看见”,也让邱庆龄坚定了继续留在大陆发展的想法。“现在回想,10年前在台湾的我,像个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和舞台有多大。”

受一位先期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行之邀,邱庆龄“登陆”之旅由中部城市长沙开启。两年后又应聘到总部位于福州的东南卫视,开启更大圆梦舞台,“想到东南卫视,是考虑到这里的节目是对台播出,我想让在岛内的家人看到我在这边做的节目,能分享我的成长。”

4年前,嗅到大陆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空间,邱庆龄选择来到上海创业。

“现在看,当初选择来大陆‘折腾’,是对的。这里的发展机会多,学习机会多,让自己去挑战一下的机会也更多,符合我的个性。”“登陆”10年,邱庆龄不仅收获了事业发展上不错的成绩单,还收获了爱情,娶了一位大陆媒体同行做太太,“这10年,也让我对‘两岸一家亲’有了更深的体悟。有时想,大陆这么好的‘家人’、‘兄弟’就在旁边,台湾人干吗要去傍美国这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大腿?”

小时候留在在台湾屏东乡下长大的邱庆龄记忆里的,就是过年过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当亲朋邻里遇到麻烦和困难时,相互间搭一手的浓厚亲情,“后来我到广东梅县寻亲,发现这是客家人特别在意的家风。”新冠疫情封控在家期间,邱庆龄还参与了一场两岸网络互动活动《番茄红了》,分享自己在大陆创业就业和成家立业的故事。

“这也是我想投入新媒体行业的原因,有自己的直播平台,可以不受大平台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与台湾朋友分享我在大陆的所见。”邱庆龄未来更想着力做的事,是把自己变为一扇可视化的、生动立体的“窗”,让更多的台湾青年通过这扇“窗”,看到真实的大陆,同时也寻找到自己来大陆发展的平台。

在他看来,普通台湾民众需要这些窗口,尤其在两岸新冠疫情都处在不定时多点暴发,让两岸线下交流变得不那么容易的情况下,“我向我太太求婚时,需要我父亲来大陆提亲,老人家本来是不想来的,在他印象中,就觉得大陆很落后,结果到福州后,就一路惊讶,怎么大陆和自己在岛内了解的一点不一样?这就是真实看见的重要性。”

最近一年,让邱庆龄开心和欣慰的是,看到他在大陆发展的故事,一位学弟和一位学妹也相继来到上海,他还帮他们在上海一家外资银行找到了工作,“这位学弟今年还成为上海的女婿。”隔着“云”端,能听出他言语中透出的喜悦和成就感。

身为传媒人,他始终看重自己身上“传”+“媒”的基因和使命,“如果更多台湾年轻人能看到我和来这里发展的台湾伙伴们的故事,会不会更想来到大陆发展?我想,一定会的。”他说出此番话和他选择继续在上海发展一样,不容置疑。

台胞黄浩然:

让我贴紧你的心,守沪云开见月明

台胞黄浩然是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的儿子,1997来到上海长居。上海疫情期间,他过得比往日更忙,社区志愿者、短视频制作人……他希望用音乐的力量、用真实的镜头,向岛内外同胞传递自己经历的上海特殊时间,在他看来,这场“疫情大考”对于上海就如是一次全面的城市机体体检,发现问题,平静积极与问题相处,对症下药后的上海,一定会更具韧性和活力。以下是黄浩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口述。

我生活在上海古北国际社区,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发现居民们,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不光有我们台胞,也有常住上海的香港、澳门地区的朋友,还有外籍朋友。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但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居民。

我们全家在台湾时,便参与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公益活动。随家父还乡大陆后,老人家在88岁高龄,还曾参与汶川大地震的增援公益活动。我和太太来沪定居后,参与助学、环保、分享等公益活动,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海这次全城静态管理前期,我和太太参加了慈济上海长风会所为一线防疫人员捐赠防疫包的物资装袋工作,我们为他们手写了感谢小卡片。后期我们居住的小区也被设为封控管理,我就参与了社区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参与楼栋通知下发、核酸筛查引导以及健康云信息填报等工作,而我太太更是身先士卒,协助值班医生完善核筛工作流程。另外,街道为了协助外籍人士知晓居家隔离的有关情况,还让我帮忙翻译了《告居民书》的英文版;由于我与涉台办事单位常来常往,所以在沪台湾高校校友会和在沪的台湾朋友时而还会找我咨询一些问题,比如有朋友让我帮助咨询关于返台离沪、核酸阳性人员方舱隔离的相关问题,涉台部门给予的及时回复和暖心的关怀,也让我感到在这个资讯爆炸,但有时寻求帮助却又滞碍无助的特殊时段,分外温馨!在我看来,行有余力,利他助人,也是利己,因为你感受到了被需要感。何乐而不为?

居家隔离期间,除了做社区志愿工作,我还继续《浩然歌聚愿》系列短视频的制作工作,这也是疫情前,我每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视频主要是围绕家父创作的那些经典音乐作品,引领网友赏析其中的意蕴。在我看来,经典歌曲承载的时空意义、创作者的构思意境,值得去深入解读华语流行音乐歌曲沿革,延伸出以正能量、正审美为主轴的发展历程。我非常希望用音乐鼓励、疗愈、凝聚人心的独特作用,在疫情期间汇聚人心愿,唱响人间美好!

自1997年我来沪长居,对我们的国家如何由困难落后纷争,经历高速进步,成长到今天,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1949年4月29日,家父于上海外滩十六铺招商局轮船码头,随海宿轮去往台湾,前程未卜,身后的上海滩,何尝不是摇摇欲坠?我们民众真正过上平安富足的日子,不过是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的事。从3年前的武汉疫情,到今天的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我们感受了国家坚定意志,看到了人民的柔韧可爱,作为其中一员,我们也一同经历过程中因一时挑战而带给的不适。我们的国家正是在一次次经风雨、不断发展调试中,变得更加强韧。

作为上海居民,我想不妨把这次疫情,看作是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全面体检,我们逐项去检查这座城市的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向心力。全面体检,难免会发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大问题或小问题。发现问题了,我们应持什么心态?一定是要和问题共处,再棒的国家、再棒的城市,再棒的身体,都会有一些小问题,上海这个长年累月的“优等生”也难免会因为疲累松懈而出现慌神的片刻。上海能不能诚恳面对自己的这次体检结果?能不能感恩外界的接纳和外援,进而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通过调养生息,成为再出发的契机?我想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员,需要有接纳发现问题的“她”的胸怀并给予她战胜问题的信心和力量。让我贴紧你的心,守沪云开见月明,我期待着不日后那个蓬勃、充满活力的上海!

台胞吴伟诚:

一场疫情,收获邻里温情

作为“台商二代”,经历上海这次“特殊时间”,更让吴伟诚对这座城有了新的“看见”。“民众素质如此之高,在整个城市民众都居家管理的情况,大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素质,邻居间也从原来的陌生,到后来互相帮助,就像运营公司一样,打不败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以下是吴伟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口述。

在3月末小区刚实行封闭管理招收志愿者时,我错过了报名时间。后来出来帮忙,才知道最初报名,小区里的党员们自告奋勇,就让名额满了。但后来在小区业主群里得知,由于疫情波及,我们小区的保安全部被要求隔离医学观察了,由剩下能上岗的其他工种物业人员分担保安的工作。后来,小区的保洁人员也被要求全部隔离医学观察。当时我就想,自己家里虽然也有5个月大的女儿需要照顾,每天还要处理公司的业务,要努力维持有280名员工的公司在居家办公的情况下正常运转,但是相比同楼的家里有待产孕妇、老人的邻居来说,我们家的情况要好得多,我想,总要有人出来帮助社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抗疫,才能尽快完成居家隔离筛查工作,这座城市才能尽快恢复正常。

疫情前,我和楼里的很多邻居见到,像陌生人一样,通过这次参与帮助社区分发居家物资,和他们近距离相处,我们间的心理距离也拉近了,当他们听说我们家需要婴儿尿不湿、奶粉等物资时,慷慨解囊相助。

昨天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中的一句话,让我蛮感慨的,“事来了,我们无处可躲,全力应对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的社会和我们个体总要经事,总要变得更皮实,承受得摔打。”这让我想到,这就像运营自己的公司一样,经历一时的困难,打不败的我们只会变得更强大。我相信上海经历过这次艰苦的抗疫,会有一个新的沉淀和成长,后面再遇到这种“特殊时间”会更好的应对。

小学四年级时,我便随父母来到上海生活,想想那时的父母,真的很有远见,在那时就发现大陆是一片充满商机和广阔市场的沃土。跟随父母,在这里读书到创业,也让我收获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20年作为在上海创业的优秀台胞代表,我还获得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经历上海这轮疫情,让我们对未来的商业布局有了新的思考,未来会更灵活应对市场突发情况。我们继续在上海发展的信心一如既往,还会持续以上海为原点向全国乃至全球更多地方发展我们的事业。(修菁)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ST同洲连收3个涨停板 2022-04-25 11:57:52
ST林重录得7天4板 2022-04-25 11:34:37
泰慕士连收3个涨停板 2022-04-25 11:14:41
*ST大集录得5天3板 2022-04-25 11: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