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西方文艺理论】拉康,“无意识语言结构”,结构·后结构·解构,怀疑主义的盲《信》

2023-06-22 03:34:07 来源 : 哔哩哔哩

“我思处我不在,我不在处我思”

1.       为什么说无意识具有语言结构?


(资料图)

2.       镜像阶段和主题的形成有何联系?

法国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学家Jacques Lacan(1901-1980),在众人背离弗洛伊德原则的时候,呼唤“回到弗洛伊德”。

英美新弗洛伊德主义从社会文化方面阐释弗洛伊德,拉康反对。

荣格从心理化倾向和集体无意识的神秘阐释弗洛伊德,拉康仍然反对。

在拉康眼里,无意识不是被社会文化驯化的本能、不是被集体的神秘驱使的被动能,而是一种

语言结构。

此人在后期和萨特争论“他者(other)”的概念,和梅洛庞蒂争论“肉体”的概念,晚年还把海德格尔的部分著作翻译成了法语,引鉴关于语言、诗歌、真理的观点,这些思想推动了“文本的解读”和“叙事抑制的意义的揭示(其实就是解读文本言外之意,什么鬼翻译)”,具有不俗的见解,也因此影响到了阿尔都塞、福柯、德里达这几位重量级……可以说,目前网络上流传的后现代热潮和解构解读风潮,拉康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小贴士:关于无意识话语与主体理论

联系之前的笔记,参考拉康《形成“我”的功能的镜像阶段》得到如下概论:

无意识在弗洛伊德那里是被压制的个体性欲;

无意识在荣格那里则是集体的潜在记忆

而在拉康这里,“无意识作为主体的语言生成和主体的生成”,囊括了镜像阶段、主体的想象、象征和现实的三个层次——不是无意识产生了语言,而是语言产生了无意识,人作为一个主体,通过对外在的“他者”的接受而逐渐认识自我的。

无意识的语言结构

参考拉康在1953年秋发表的《罗马讲演》可以得到一个语言学公式:

S/s(能指和所指),这个文章是对原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进行了修正,说到底,他希望说明:能指所指,不再是索绪尔认为的可以彼此依存,而是纽带已然被切断,两者在空中滑动漂浮。

能指,必须以意指的名义证明自己的存在。

一、语言结构的无意识

无意识本身的探讨从结构语言学的层次进行,这是因为拉康认为只有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才具有一种内视语言的意义结构。

……弗洛伊德在他的时代实际上已经提到过内视语言的结构——梦、玩笑,当中的“凝缩”和“易位”,就可以用“隐喻”和“换喻”的转移来描述。

拉康可以说借鉴且延伸了这一部分,还把这一层理解到了无意识的解读上——无意识也可参考“语境”,用语言学的规则来解读。

【能指】=意识,【所指】=无意识;

【能指】=外显的梦,【所指】=内隐的梦;

【能指】=症状,【所指】=欲望,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专门意义的“能指链条”,就像我国古人提出的言外之意,那些东西是躲藏在意识话语的空白处,通过隐喻或者换喻的办法加以表达,那么这样以阿里,弗洛伊德理论系统中的“梦”的解释就可以重新描述和阐释。

二、无意识=他者的话语?

拉康的这一定义,让笔者感到他似乎是缝合了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他口中,无意识不是生物的无序混乱的需要,而是有序可控的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

“独立的主体”并不存在,人的每一种行为,最终都来自于要求被“他者”接纳、承认以及自我承认的愿望,为此拉康改了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思处我不在,我不在处我思。”

于是,拉康就以此论在20世纪的话语体系中掀起了一阵阵变革的浪潮,这对哲学和美学与文艺学影响很大,由于融合了前二人的理论,并把中心放在文本上,他的学说已经成为“现代文艺欲望分析”的重要范畴——对应的……如今的网哲讲学者也极其喜爱这一套理论。

三、欲望的分析

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关注欲望的问题,但就像可笑的20世纪文论本身一样,毫无威权可言且零碎一地,作为带头者的拉康自然要为此负责。

无意识,是语言赋予欲望以结构的结果,语言的局限性导致它没能把握能指的实质,所以它会以另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在人的面前。

phallus(常译为菲勒斯)代表了父亲的性别符号,压抑住孩子的无边际的欲望并压缩、改造成了无意识,语言的匮乏被迫用替换物来宣泄、表达。

——实际上这和弗洛伊德如出一辙,无非是弗洛伊德的抑欲艺术论换算成了文本或者符号论

拉康是如何看待现代艺术的?

在他眼里,现代艺术就是把表意链(能指和所指)中间的桥梁拆除,

只留下一连串破碎的能指,把现实的内容不再组合,而是像一种更极端的自然主义那样,把现实看成是破碎、零散的能指系统。

拉康的学说固然有极端之处,但这套理论解读毕加索《格尔尼卡》那样的作品倒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评价:

——问题在于,拉康把这套学说还要往社会学上延伸,他认为,一个主体,一个主体人,学会自己的名字来自我命名,接受他者的对待,接受他们所说的“你”,这就是拉康所谓的“异化的开端”。所以,无怪乎霍兰德等人站在英美语言分析病理学派的立场上,对拉康的理论强烈地批评——不仅是因为作为拉康理论的隐藏核心的索绪尔体系已经过时,更重要的是心理语言学把【索绪尔的所指】强行等同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这很可能是一套自设自证的论域,“拉康唯一的重要性就在于让法兰西意识到了精神分析”。

而杰慕逊的说法更客观一些,拉康把人的关系看做成母子→双亲关系,并且把双亲转化成了一种恶意的父母角色立场,瞧瞧,父亲是母亲的占有者,且具有法律和社会的象征性地位,“拉康主义:主体的移置、无意识语言化、欲望地形学&类型学的具体化”,杰慕逊如此总结说。

实际应用:《被窃的信》和【叙事抑制】

既然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牵扯进了语言文字,那么对文本的阐释就不可避免了。

拉康也是这样实践的,他对爱伦坡《被窃的信》进行了精神分析阐释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1

王后收到一封密信,恰好国王进来了;

王后匆忙藏信,为了藏好,不得已反其道行之直接放在桌上,国王没有注意到;

大臣进来,偷走替换了这封信;

2

王后无奈,找警察去找回,但警察搜查无果,于是又去请Dupin侦探;

侦探分析大臣也会和王后选择一样的套路,果真发现了信,于是像大臣那样,偷走,替换了信。

“结构的重复”,拉康点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A——这个故事,总共有2轮三方凝视:见无所见(1国王2王后)、见被误导(1王后2警察)、看破(1大臣2侦探),拉康自信地认为,这也可以指是三种不同的读者,第一层读者一无所知,第二层读者被修辞所迷惑,第三层读者能看破篇章和修辞的限制,让欲望重新定向,不断让无意识显示出创造力,“发掘出更多的超文本阅读”;

B——letter这一词属于双关语,字面意思是信封,隐喻当中所言却是能指,纯粹的能指操纵着这群主体产生了微妙的关系变化。不过,显然拉康对作品中,这种变化但相似的“欲望结构”非常感兴趣。

……

这种阅读法……怎么说呢……

评价:

德里达看来,这是“一种真理的供应者”,拉康把能指理想化,且把信强调为了欲望的能指,霍兰德也对此认同,“强调怀疑主义要求不要盲信,本身也是盲信怀疑主义”,更不用提拉康和他的徒子徒孙们把这套理论机械的滥用到文艺界的天涯海角的问题了。

拉康的确提供了新的东西,他把弗洛伊德主义和语言学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后现代艺术的重新解读,让文学研究的视野不仅注意到社会性层面和权力运作层面,还无形中发掘了解构主义的运作可能。

虽然没有新的本体论,但至少系统地提供了新的批评视角,笔者以为还是要公正评价他的贡献。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