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 01:17:27 来源 : 中新经纬
题:女装“童装化”,店铺为何不担忧销量?
作者 马岗 服装产业分析师
一位女明星发文吐槽“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引发了许多女性消费者的共鸣,消费者发现有的品牌上衣与3岁左右的童装大小相似,女装出现“童装化”现象。其实,女装号码越做越小此前就已引起关注,“80斤女生试穿XS码裙子拉不上拉链”“服装店老板吐槽S码女装卖不出去”等词条就曾登上微博热搜,引起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女装“童装化”,消费者普遍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为何同一尺码,在不同店铺里差距较大,一些消费者反映平日穿S码,在某些品牌店铺却需要选择XL码。其实,国家曾颁布过服装尺码的标准,但由于不同面料的缩水率不同,同一个品牌也可能有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面料,所以可能会出现相同尺码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尺码的最终把控权还在品牌方手中,统一规范或不是最好选择。不过,对于服装厂商来说,仍应适时地更新尺码精度,适当扩大尺码范围。
第二,为什么女装尺码会越做越小?有报道就曾对此质疑,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中国18至44岁女性平均身高为158厘米;与此同时,体重也有所增加,18岁及以上女性居民平均体重是59千克。从趋势上看,女性服装应该偏向“做大”,而非“做小”。
商家的本质是逐利。在销售端,除了特殊尺码以外,不同码数的服装价格没有差异。对商家来说,产品设计以卖出货为原则,所以商家不存在故意缩小尺码,除非想要达到引导消费的目的。商家怎样逐利?一些商家选择把握所谓的时尚脉络,引导“审美”。比如漏脐装、紧身衣服。从选款上下手,做几个款,反复试款,然后推成“爆款”。
同时,在逐利的基础上小码服装还能节省更多的成本,对商家而言自然是“好事”。
这样看,商家卖小尺码的本质还是营销推手。不过,品牌难道不焦虑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吗?小尺码是一个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带来的恶果就是部分消费者不合身、穿不上,或者接受不了。反过来,有部分消费者接受并被营销,会带动更多人消费。从商家的角度,营销的本质是迎合部分人群,而不是全部人群。电商平台中一些主打“辣妹风”,以“窄、紧、小”为设计特点的服装店铺,其火爆销量也印证了这一点。
小码服装背后鼓吹的“白瘦幼”,本身就是商家从营销导向对消费者穿着习惯的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偏低的消费者有明显的心理暗示。其实,对消费者而言,无需焦虑身材,也无需刻意为迎合部分人的喜好而改变穿着习惯。吃得健康,穿得舒服,是本能消费需求,也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