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30% 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

2022-08-23 09:19:17 来源 : 法治日报

在过去这十年,中国用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经济建设成就答卷——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相较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3.9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11.3%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国家门槛。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跨越。

近十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这是在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晒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情况“成绩单”。

“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用“量”“质”齐头并进双发展,点出了这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色。

中国经济建设何以能取得如此成就?

在近日采访业内知名法律专家那里,《法治日报》记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这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产保护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都取得积极进展。

放宽市场准入

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活跃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群众办事更方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其中对于中国市场经济活跃度和体量大增起到重要而深远影响的,当属保障市场准入高质量的商事制度改革,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较早部署推进的一项制度改革。

2013年10月下旬,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善企业登记环节高昂的设立成本、复杂的程序以及法律不确定性,以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同时也对企业理性投资、诚信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在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12项的改革措施。

这两项近乎“一头一尾”的政策决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越来越高的市场监管水平、越来越专业的监管能力,同时也揭示出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不俗成绩。

截至目前,在企业开办便捷度方面:我国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电子营业执照已接入国办一体化政务平台,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应用于各地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报、公章刻制、税务、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安装了电子营业执照程序的移动终端在线出示营业执照、验证身份。

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解决准营难方面:我国自2012年以来,通过开展“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多证合一”等系列“证照分离”改革措施,将87%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或者取消,削减部门行政审批许可事项44%。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些高频企业经营事项,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核发、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认定、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广告发布登记等合计办理量占五成以上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效果明显。第三方评估显示,8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改革后办理许可证便利化程度提高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通过“证照分离”改革这样的“小切口”,带来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成效”,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便利送给企业,把事中事后监管的挑战留给政府,进一步厘清了政府部门间的监管职责。

上述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的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市场主体活跃度得到充分释放。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市场主体总量已经比2012年年底的5494.9万户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达到12.1%。全国日均新设企业由2012年的0.69万户持续增长到2021年的2.48万户。

保障公平竞争

营商环境首次跃居世界评比前四十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需要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落地实施。

“这十年来,我国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规则迈上了新台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具体表现在:反垄断法已经完成了首次修改。同时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配套规章7部,还有推出平台经济、知识产权等反垄断指南8部。2021年8月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通过《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明确了反垄断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强调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十年来,我国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创了新局面。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822件,及时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政策文件468万件,纠正废止排除限制竞争文件5.3万件,有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这十年来,我国推进竞争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也取得了新成效。国家组建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实现了一个部门统一执法,进一步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完善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教授分析指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平竞争原则主要通过反垄断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来体现。与反垄断法主要规范经营者行为不同,公平竞争审查主要规范约束政府干预对市场竞争的扭曲和破坏,实乃治本之策。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到2019年,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全覆盖。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法律保障,揭示了公平竞争审查从一项行政制度走向法律制度,并最终成为法治政府基本行政理念的演变轨迹。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推动公平竞争的“软实力”转化为创新发展“硬动力”的最好注脚,就是中国的营商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大约5500万户,增长到2022年6月底的1.61亿户,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提升知产实力

成为全球创新指数进步最快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

这十年,中央陆续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出台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系列决策部署文件。同时,我国建立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集中统一管理,改革版权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效能。

核心专利、知名商标、精品版权、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等持续增加。2021年,我国申请人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同比增长0.9%,连续三年位居申请量排行榜首位。共有13家中国公司进入了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前50位。知识产权效益大幅提升。

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6%;全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7.3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39%。2020年,世界领先的5000个品牌中,中国占到408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直接产值总计6398亿元,有力支撑了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35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刘瑛分析指出,这些数据,强有力地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可喜局面,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正向提高质量转变全面提速。(万静)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